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页 >
“四链”融合背景下的产业—人才匹配理论框架及实践思考
经济学研究 | 更新时间:2024-03-20
    • “四链”融合背景下的产业—人才匹配理论框架及实践思考

    • 暂无标题

    • 在高质量发展领域,专家提出了“人—产匹配理论框架”,为产业链与人才链协同发展提供指导。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34卷第2期 页码:66-74
    •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 作者简介:

      于海波,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磊(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邮箱:gaoleihr@bnu.edu.cn

      杨牧川,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刘思远,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基金信息: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双元工作重塑的演进过程、发生机制、双通道作用和日志干预研究”(7187102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国地方政府人才政策创新与人才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究”(1233200019);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战略、重点项目“基于胜任特征构建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研究”(21GJA005)
    • DOI:10.20004/j.cnki.ujn.2024.02.006    

      中图分类号: F203

    移动端阅览

  • 于海波,高磊,杨牧川等.“四链”融合背景下的产业—人才匹配理论框架及实践思考[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4(02):66-74.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2.006.

  •  
  •  

0

浏览量

1727

下载量

5

CNKI被引量

文章被引用时,请邮件提醒。
提交
工具集
下载
参考文献导出
分享
收藏
添加至我的专辑

相关文章

大学与城市协同发展的互动机制及其优化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相关作者

于辉
毕宪顺
廖红伟
张楠

相关机构

鲁东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