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页 >
符码中的教育公平——伯恩斯坦符码理论在中国的回顾与评述
教育学研究 | 更新时间:2022-03-29
    • 符码中的教育公平——伯恩斯坦符码理论在中国的回顾与评述

    • Education Equity in Code——Review of Bernstein’s Code Theory in China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9卷第1期 页码:140-146
    • 作者机构:

      1.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2.陕西师范大学 实验小学,陕西 西安 710062

    • 作者简介:

      常亚慧,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

      王苏平,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社会学研究;

      罗晓红,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教师。

    • 基金信息: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学校教育改革的社会—文化空间研究”(2013M531305);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市民集中居住区学校教育改革的社区文化支持研究”(2015N015)
    • 中图分类号: G423.07
    • 纸质出版日期:2019-01-15

    扫 描 看 全 文

  • 常亚慧, 王苏平, 罗晓红. 符码中的教育公平——伯恩斯坦符码理论在中国的回顾与评述[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9(1):140-146. DOI:

    Yahui CHANG, Suping WANG, Xiaohong LUO. Education Equity in Code——Review of Bernstein’s Code Theory in China[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JINAN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9,29(1):140-146. DOI:

  •  
  •  
更多指标>

0

浏览量

1126

下载量

7

CNKI被引量

文章被引用时,请邮件提醒。
提交
工具集
下载
参考文献导出
分享
收藏
添加至我的专辑

相关文章

异乡人:流动教师的日常影像
“社会学想象力”与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整合

相关作者

暂无数据

相关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渭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 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
台湾师范大学 教育学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