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上海大学 社会学院,上海 200436
王建平,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叶锦涛,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
纸质出版日期:2018-07-15,
扫 描 看 全 文
王建平, 叶锦涛. 无形学院发展史[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8(4):135-143.
Jianping WANG, Jintao YE. History of the Invisible College[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JINAN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8,28(4):135-143.
王建平, 叶锦涛. 无形学院发展史[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28(4):135-143. DOI:
Jianping WANG, Jintao YE. History of the Invisible College[J].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JINAN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8,28(4):135-143. DOI:
作为社会和科学发展产物的无形学院,其出现和兴起以及变迁对于科学发展和知识增长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无形学院的出现和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中期,哲学家波义尔在其与好友通信中最早提出。现阶段,国内学界对于无形学院研究缺乏历史性视角,仅仅将其当做分析工具和概念,从而忽视了无形学院历史发展进程和内涵变迁。本文通过对文献梳理和回顾发现,历史上无形学院发展经过两个明显阶段:十七世纪阶段和二十世纪阶段。不同阶段本质不同:十七世纪时期,作为皇家学会前身的无形学院本质上属于非正式科学学会,对于科学活动正式化和制度化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存在形式多样:盲模学院、山猫学会和齐门托学院。进入二十世纪,无形学院逐渐演变成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内部结构,是大科学背景下科学家关系的表达方式,对科学知识增长、提升科学研究和科学交流效率作用显著。无形学院在两个阶段差异明显,但其对于促进科学发展、科学知识增长和科学交流的功能则是不同阶段的共同点。最后,本文在回溯历史基础上,发现无形学院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
无形学院科学共同体科学社会学科学学会
0
浏览量
408
下载量
2
CNKI被引量
关联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