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电子期刊
联系我们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本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在线投稿
电子期刊
联系我们
最新刊期
2024年第34卷第4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名家论坛
数据要素资源与企业劳动雇佣——基于公共数据开放的准自然实验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数据要素资源流动领域,专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和“稳就业”提供经验证据。
”
胡金焱, 于露, 刘茵伟
2024, 34(4): 5-15.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01
摘要:畅通数据要素资源流动,鼓励并引导企业利用公共数据优化劳动雇佣决策至关重要。基于地方政府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这一事件冲击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劳动雇佣。机制分析发现,公共数据开放通过降低投资不确定性与消费不确定性,进而发挥对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不确定性较高的地区,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劳动雇佣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共数据开放对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以及不同学历员工的劳动雇佣均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对生产部门和低学历劳动者的劳动雇佣影响更大。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数据开放能够协同缓解中国就业总量承压问题和结构性失调问题,促进了充分就业,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和“稳就业”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公共数据开放;劳动雇佣;投资不确定性;消费不确定性
200
|
1542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499998 false
更新时间:2024-07-18
本土化与中国学术转型
文化主体性与传统文化精神的文学表达——以1980—1990年代的小说创作为核心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文学发展领域,专家深入探讨了民族文化主体性与传统文化精神的表达,为文学创作提供新视角。
”
丛新强, 王光东
2024, 34(4): 16-21.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02
摘要:文化主体性是文学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民族文化主体内涵,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自觉和传统文化精神的表达是其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对于历史与传统道德伦理关系的思考;其二,在走向世界文学的过程中,“寻根文学”对于文化之根脉的寻找与呼唤;其三,在表现民族精神的探索中,民间文化传统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主体性;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传统文化精神
178
|
314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499927 false
更新时间:2024-07-18
胡适的诸子学研究对其“文学革命”主张的启发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胡适将文法分析应用于诸子学研究,探讨先秦诸子逻辑方法,为新文学发展提供新思路。
”
曹珊
2024, 34(4): 22-30.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03
摘要:与提出“文学革命”几乎同时,胡适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诸子学研究上。在钻研中国古代典籍的过程中,胡适注意到文法分析可以当作一种考证方法使用;而为了从中国本土思想资源中发掘现代化的内在动力,他的博士论文以先秦诸子之逻辑方法的发展为核心议题:这些问题意识都进一步启发、促成了他关于新文学中的文法、逻辑等方面的观念。胡适的“言之有物”事实上侧重于思想方面,而他也尤为关注新诗的说理之维。但对明晰、贯通的过度追求,也导致其创作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关键词:胡适;诸子学;文法;逻辑;说理
134
|
244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499955 false
更新时间:2024-07-18
在“民”与“族”之间——章太炎民族思想再阐释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晚清革命背景下,章太炎从传统国学出发,对既有民族概念进行反思,为民族研究提供新视角。
”
龚琛洁
2024, 34(4): 31-40.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04
摘要:在晚清革命的背景下,章太炎从传统国学出发,基于三个方面对既有民族概念进行反思:第一,借由两种理解“民”的方式,章太炎厘清了“民族”之“民”的具体意涵及其内在张力;第二,借由对“族”的分析,章太炎扬弃了以“文明西来说”为代表的种族话语,进而致力于用历史及其内在的本真性来确证、建构民族之“族”;第三,章太炎并不将民族视为永恒的标尺,而是指出其局限及终将归于消亡的趋势,故而侧重于从工具性价值角度阐发其民族思想。
关键词:章太炎;民族;思想
168
|
238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499964 false
更新时间:2024-07-18
历史研究
晚清英汉、汉英双语词典对科举知识的互解与再构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晚清传教士编纂的双语词典,收录了大量科举知识词条,构建了科举知识网络系统,为认知科举制提供了窗口。
”
陈艳, 元青
2024, 34(4): 41-50.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05
摘要:晚清时期,以来华传教士为主体编纂的70余部英汉、汉英双语词典,收录创建了大量科举知识词条,对科举知识进行了对译互解与知识再构。从词汇语体内容看,主要涉及科举书面语核心术语、科举口语、科举俗语及谚语知识;从科举教育知识结构来看,则主要包含了科第制度、科举考试内容及方法过程、科举学校教育、科举典籍及规程、科举习俗知识等内容。在对科举知识核心词汇的译介上,表现出19世纪七八十年代、20世纪初两个阶段词汇量集中增多的历时性特点。这批双语词典,主要采用普通词条式、创建文化语境融入式、单列模块专题式等三种形式译介科举知识,从而从日常化知识浅描、制度化知识重描、结构性知识深描的体系结构构建科举知识网络系统。在具体译介方法上,则主要采用音译、直译、意译等形式。这批双语词典,整体上对外展示了科举核心知识、运作机制与科考功能,在传播和普及科举知识方面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成为认知科举制的窗口,也形塑了中国科举教育知识意涵与形象。
关键词:晚清;科举知识;双语词典;对译互解;知识再构
124
|
21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499887 false
更新时间:2024-07-18
晚清汉英、英汉双语词典对中国地理知识的译介与认知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晚清双语词典译介了古代自然地理和中国行政区域知识,引入近代地理学和国家概念,服务于西方殖民侵略。
”
王晓霞
2024, 34(4): 51-59.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06
摘要:晚清汉英、英汉双语词典译介了以名山大川为坐标的古代自然地理知识和以“清代疆域”为重点的中国行政区域知识。这些知识来源丰富,主要有词典之间的互鉴、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杂志和著作、词典编纂者对中国的实地考察和体验以及中国地理文献的阅读。在译介的过程中,双语词典引入了近代地理学知识和国家概念,对中国古代自然地理知识有相对客观的评价,但隐含着基督教等级制的世界地理观,更有现实利益的关照,服务于西方的殖民侵略,不自觉地成为侵略者的“知识助手”。而这是双语词典编纂者“身份”、知识结构、传教的现实需要等相互联动的结果,更有着近代西方世界地理知识重塑和殖民主义侵略的背景。
关键词:双语词典;地理知识;译介;走向世界
150
|
133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00016 false
更新时间:2024-07-18
经济学研究
中国省际人口流动成本量化分析——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据最新研究,2000年以来我国省际人口流动规模增长,流动成本降低,降低人口流动成本对促进区域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
苏红键
2024, 34(4): 60-72.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07
摘要:利用量化空间分析方法和2000年、2010年、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的人口流动矩阵,分析省际人口流动成本特征及其构成。研究发现:第一,2000年以来,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提升,总体流动成本表现出明显降低的特征,2000—2010年降低7.85%,2010—2020年降低6.94%。第二,距离与流动成本显著正相关且影响系数不断降低,流出地和流入地异质性特征变量显著影响各省份平均流出流入成本。第三,人户分离人口与5年间流动人口的本地流动份额差别较大,但不同统计口径计算的流出地和流入地成本系数的省际位序基本一致,体现了量化分析结果的稳健性。基于此,降低人口流动成本是促进福祉空间均衡、推动全域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应加快人口净流入地的户籍和公共服务制度改革攻坚、加快人口流动大省体制机制创新并激发偏远地区人口流动活力。
关键词:省际人口流动;流动成本;流动矩阵;量化空间模型
161
|
38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00014 false
更新时间:2024-07-18
农产品电商平台用户粘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社会氛围调节下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乡村振兴和“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迅速,但用户粘性不高。专家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模型,构建农产品电商平台用户粘性影响机制模型,为电商平台企业提升用户粘性提供参考建议。
”
韩丹, 王琦
2024, 34(4): 73-87.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08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互联网+”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受农产品特殊的产品属性以及用户购买习惯等的影响,用户很难持续使用同一平台购买农产品。从需求、个人和环境视角出发,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模型,构建农产品电商平台用户粘性影响机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403份有效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表明:期望确认、自我效能、沉浸体验显著影响正向满意度,而感知有用性对满意度影响却不显著;满意度在期望确认、自我效能、沉浸体验和用户粘性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社会氛围在期望确认、自我效能、沉浸体验分别与满意度之间起显著负向调节作用,且显著调节满意度在期望确认、自我效能、沉浸体验分别与用户粘性间的中介作用。将社会认知理论和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理论拓展至农产品电商平台用户行为领域,为电商平台企业洞察用户需求、提升用户粘性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平台;用户粘性;刺激—机体—反应模型;用户满意度;社会氛围
176
|
1336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499886 false
更新时间:2024-07-18
高层次产业人才能否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S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据最新研究,高层次产业人才显著推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尤其在欠发达地区效果更突出。
”
刘炳宏, 徐榕
2024, 34(4): 88-98.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09
摘要:高水平人才是驱动产业竞争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利用S省“TS”系列人才工程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高层次产业人才对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并且在时期、区域、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异质性。分时期来看,2015年之后高层次产业人才评价范围的扩大有效增进了产业人才的作用效果;分地区来看,高层次产业人才对欠发达地区产业质量提升的带动作用更为突出;但是随着产业发展质量水平的提升,高层次产业人才的带动作用有所弱化。机制检验表明,在高层次产业人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增进科技创新能力和提高企业经济绩效是两条重要的中间路径。为更有效发挥高层次产业人才作用,应加大其引进和培养力度,更加重视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发挥高层次产业人才在企业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并为欠发达地区制定倾斜性的高层次产业人才支持政策。
关键词:高层次产业人才;创新能力;企业绩效;产业高质量发展
123
|
419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00027 false
更新时间:2024-07-18
社会学研究
高校教师科研网络对科研绩效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高校教师科研网络领域,研究揭示了教师网络特征与科研绩效的正向关系,并发现学科差异显著。
”
张文宏, 袁媛, 刘飞
2024, 34(4): 99-112.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10
摘要:基于2019—2021年“高校教师获得感调查”数据,运用个体中心网探究了高校教师科研网络特征,并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高校教师科研网络和科研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学科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教师科研网络特征总体为构成多元、网络规模大、以连锁型网络为主,达高性处于中等水平、异质性较高,并具有显著的群体差异性;科研绩效中论文发表数和纵向项目数均受到网络规模、达高性和异质性的正向显著影响,其中论文发表数还受到网络密度的负向显著影响,而横向项目则仅受到企业纽带的正向显著影响;最后,高校教师的科研网络对科研绩效影响的学科差异较大,科研网络对自然科学学科高校教师的影响在更多维度中显著。
关键词:高校教师;社会网络;科研绩效;个体中心网
124
|
329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00022 false
更新时间:2024-07-18
双重代际矛盾:青年“空巢”的家庭化逻辑与结构性约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研究揭示了家庭代际关系对“空巢青年”形成的影响机制,为理解现代都市青年的社会适应策略提供了新视角。
”
赵方杜
2024, 34(4): 113-123.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11
摘要:针对社会转型中“空巢青年”何以形成的现实问题,既有研究更多从个体化视角关注青年群体从传统社会结构中“脱嵌”“去传统化”与“再嵌入”的过程与行为,从超越个体的家庭维度对其形成过程与机制的分析明显不足。基于修正后的代际矛盾理论,探讨了家庭代际关系塑造青年“空巢”的作用机制与结构逻辑。研究发现,“空巢青年”在代际关系上存在双重矛盾:一是面对确定性赡养关系与不确定的时空关系,他们与原生家庭既联结又割裂的矛盾;二是基于新家庭文化与单身独居的惯性,他们对未来家庭既认同又否定的矛盾。从根本上看,家庭、市场与国家政策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约束——亲子关系的疏离与家庭的“祛魅”、家庭功能的市场替代与片面性、家庭政策的“家庭化”还是“去家庭化”等,使得“空巢”成为现代都市青年面对不确定性的一种理性选择机制与社会适应策略。
关键词:“空巢青年”;双重代际矛盾;不确定性;风险应对
135
|
837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499934 false
更新时间:2024-07-18
情感养老:何以必要与何以可为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情感养老对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至关重要。专家提出构建家庭、社区、国家共同体,优化文化、空间、制度环境,为情感养老提供新思路。
”
梁丽霞, 李伟峰
2024, 34(4): 124-135.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12
摘要:情感养老是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能否被满足,关涉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表征。通过梳理情感养老的历史脉络与时代诉求,可以明晰情感养老在当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情感养老客体、情感养老主体、情感养老环境三个层面反思当前情感养老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情感养老的实践路径:首先,重构“家庭—社区—国家”三位一体的情感养老共同体;其次,重塑“文化—空间—制度”三维合一的情感养老环境。与此同时,需要对情感养老与情感科技、情感养老与情感消费等问题保持审慎思考。
关键词:老年照料;情感养老;情感危机;情感重塑
161
|
762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499991 false
更新时间:2024-07-18
教育学研究
老年终身学习:概念、优势与路径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老年教育领域,专家分析了老年终身学习的优势与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助力老年人养老模式向高质量发展型转变。
”
高利平
2024, 34(4): 136-145.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13
摘要:关注老年人在践行终身学习、提升文化素养、实现社会价值等方面的需求,助力老年人的养老模式从基本生存型向高质量发展型转变。首先梳理了教育、学习、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老年教育、老年终身学习等相关概念。分析了当前中国推进老年终身学习的优势:老年终身学习的制度保障日渐完善、老年人受教育水平提升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开展、老年学习机构发展迅速等。其次总结了老年终身学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老年人对终身学习的认同感和需求较低、社会对老年终身学习的重视程度低、老年终身学习资源供给不足等。再次就倡导老年终身学习、实现积极老龄化提出政策建议:做好老年终身学习制度顶层设计、扩大学习资源供给提高老年终身学习的可得性、立足社区提高老年终身学习的可及性、从养教结合走向“养医为学乐”一体化等。
关键词:老年人;终身学习;积极老龄化
210
|
659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499884 false
更新时间:2024-07-18
服务学习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以美国高校服务学习为中心的考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美国高校服务学习通过社区问题解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能力素养,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
李良方, 李福春
2024, 34(4): 146-152.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14
摘要:美国高校服务学习以真实的社区问题将社区服务和课程学习建立关联,驱动学生在运用新思维、新视角、新方法解决社区问题这一“做”的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做中思、做中创,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在生活情境中深化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朝着共同目标努力过程中增进沟通协作素养,在问题式反思中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在学习如何参与中提升社会责任意识。服务学习以拔尖创新人才关键能力素养为靶向,直指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突显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探索—应用—反思—改进”实践模式中突破原有认知,产生新认知,创新性地解决社区问题。以教学贯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重视实践情境的教育价值,突出关系共同体的培育,注重结构化反思活动的设置。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美国高校服务学习;价值功能;实践模式
143
|
855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499888 false
更新时间:2024-07-18
科学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全民科学素养方面,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系统规划科学教育发展,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高素质教师队伍。
”
伊娟, 徐继存
2024, 34(4): 153-159.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15
摘要: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自“二战”结束以来,科学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拓展、成熟和深化四个阶段。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国际上科学教育形成了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机结合的实施路径,构建了法律、师资、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支撑体系。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应借鉴国际科学教育经验,系统规划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建立完善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科学教师队伍、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育人格局。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素养;英才儿童教育
202
|
1240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499946 false
更新时间:2024-07-18
学术评论
传播与启示:斯蒂芬·金“惊悚之风”在中国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斯蒂芬·金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传播,拓宽了国内新时期恐怖文学创作视野,为国内恐怖小说创作提供重要借鉴和有益启发。
”
肖建平, 鄢宏福
2024, 34(4): 160-165.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16
摘要:斯蒂芬·金是现代恐怖小说大师,其作品在大陆的译介传播经历了从陌生拒斥、逐渐接受到流行畅销的过程。本文系统梳理斯蒂芬·金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从译作流传与研究的角度考察其在中国的接受及其对当代中国恐怖小说创作的影响。斯蒂芬·金的译介传播拓宽了国内新时期恐怖文学创作的视野,其在中国的接受既反映了中国诗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又彰显了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激荡冲突与渗透融合,为国内恐怖小说创作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有益启发。
关键词:斯蒂芬·金;恐怖小说;“惊悚之风”
84
|
148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499885 false
更新时间:2024-12-09
明清忆语体文学中的艳情因素及其情爱书写新变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文学领域,忆语体作为明清至近代文学转化的例证,首次详尽叙述了男女相知相恋及婚后生活,其情感描写以“清”正“情”、以“理”节“情”,体现了传统文人的趣味好尚。
”
张帆, 陈婷
2024, 34(4): 166-172.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17
摘要:忆语体是明末至民初由文人撰写,以“忆语”“琐语”等为题名的自传性抒情文学,内容多为悼念妻妾,追忆个人家庭婚恋生活。忆语体存在一定程度的艳情描写,在内容题材、创作心理、细节描写等方面与中国古代艳情文学多有共同之处。然而,不同于寻常艳情作品对于男女欢爱的一味铺陈,忆语体对“情”的关注点不再是“艳”,而是强调其“真”与“深”,这决定了它的情爱书写于艳情之外更有新变。忆语体是一种“例外创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首次详尽叙述了男女间的相知相恋经过及婚后生活;忆语体文笔清雅克制,其情感描写具有以“清”正“情”、以“理”节“情”的特点;忆语体传主形象体现了传统文人的趣味好尚,作品内容充满文人意趣。这些新变影响了民初自叙传文言小说的创作,使得忆语体成为明清文学向近代文学转化的例证。
关键词:忆语体;情爱书写;艳情因素;新变
52
|
123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00000 false
更新时间:2024-12-0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
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领域,专家构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解决方案。
”
张振国, 李雪丽
2024, 34(4): 173-180. DOI: 10.20004/j.cnki.ujn.2024.04.018
摘要: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客观要求和有效途径。在深入理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内涵的基础上,从空间互嵌、文化互嵌、经济互嵌、社会互嵌和心理互嵌等五个维度构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政策意义在于:有助于及时探明各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状况;有助于科学把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效与机理;有助于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统一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上。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嵌入;评价指标
53
|
588
|
0
<HTML>
<网络PDF>
<WORD>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500029 false
更新时间:2024-12-09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